※過去一段時間,AI在多個領域出現了巨大的飛躍。我們還遠遠沒有看到人工智能進步的終結,引入注目的不僅僅是個別的突破,而是變革的速度和廣度。人工智能正以不均勻的速度大幅度跨域,甚至超出了人類輕松衡量其影響的能力。
——摘自《核心內參》《AI發展到哪了?》
※要想在AI領域取得成功,保持創業心態與大膽創新同樣重要,無論企業規模、經營時間長短,皆是如此。
利用AI,主動進攻。
一、勇于開拓
最近,任何投資AI的企業都有可能從中獲利。由于AI投資在削減成本方面有著明顯的貢獻,因此,從財報數據來看,公司可能覺得還不錯,然而單純的投資只會帶來利潤的單一增長。只關注成本變動的公司可能就此錯過創造更大實質性價值的機會,更好地利用AI技術將幫助企業建立更為堅實的行業壁壘。
“小心翼翼地推行新技術,但依然做得一般般”,可能所有新技術都會碰到的問題。對于企業來說,“勇于開拓”早已成為陳詞濫調,領導者們為此抗議得太多。但在人工智能領域,管理者們需要真正做到“知行合一”,要擁抱科技而非降低風險。并不是每次大膽創新都能取得成功,但是,為了克服企業管理層對風險根深蒂固的厭惡,對勇于開拓的心態必不可少。
二、創業心態
要想在AI領域取得成功,保持創業心態與大膽創新同樣重要,無論企業規模、經營時間長短,皆是如此。所謂創業心態不僅僅是指企業的勇氣和靈活性,還包括對成就偉大事業的強烈欲望,這像是一場直面巨大挑戰的英雄主義旅途。初創企業的使命應是創造出一些非凡的產品,而非大規模生產出可預測的優質產品。
因此,初創公司會積極地四處尋找機會,采取靈活的合作方式。為了達成自己需要達成的目標,摒棄了既有的組織架構和偏見,無論這些固有觀念有多么悠久的歷史且備受推崇。
——摘自《核心內參》《AI時代,企業間差距如何拉開》
※經濟學家研判2025中國經濟
當前,中國經濟運行面臨不少困難挑戰。同時必須看到,中國經濟發展具備諸多有利條件,中國經濟基礎穩、優勢多、韌性強、潛能大,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。
同時,更為重要的是,激發經營主體活力同樣重要。過去兩年,預期不穩,企業信心不足是影響經濟向好回升的重要因素之一。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“穩定預期、激發活力”作為2025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之一,并在工作部署中再次強調“加強預期管理,協同推進政策實施和預期引導,提升政策引導力、影響力”。
一、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:2025年,世界和平與發展面臨五大挑戰
展望即將到來的2025年,世界和平與發展面臨重大挑戰。
第一,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國際多邊貿易體系面臨重大挑戰。
第二,全球各國在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危機方面面臨挑戰。
第三,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面臨重大挑戰。
第四,人工智能以及加密貨幣方面的挑戰。
第五,地緣政治方面的挑戰。
二、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:未來5年,數字貿易發展最快
未來五年,我國的數字貿易是發展最快的,它的發展不僅帶動了整個中國的數字經濟,而且必將引發第四次工業革命。
全球不是所有的國家都可以做數字貿易。它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,首先,是貿易大國,我國是全球第一大貨物進出口國,未來也將成為全球服務貿易的第一大國。其次,要具有一個超大規模的市場,我國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,最大的生活、生產原料以及商品的市場,中國同時具備了以上兩個條件,做數字貿易當仁不讓。
——摘自《核心內參》《經濟學家研判2025中國經濟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