※如果僅僅關注經濟下行,我們只能看到一種機會,那就是消費下沉;如果從經濟下行和老齡化趨勢觀察消費心理、偏好和行為的豐富變化,我們就能夠看到多樣性的結構性機會。
中國正進入消費大洗牌時代,企業需要關注宏觀大勢,規避風險,洞察變遷,捕捉結構性機會。
——摘自《中企思智庫研究報告》《低增長時代的結構性機會》
※一個人走路,可以走得很快;一群人走路,才能走得更遠。“組隊”作為一種新型的工作方式,正在逐漸嶄露頭角,成為超級個體時代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。
——摘自《今日管理》《超級個體時代的協作方式——組隊》
※做百年企業最核心的要素是成本領先。企業要做強,必須提高效率,降低成本;企業要做大,控制成本是關鍵;企業要做久,必須保持成本領先。
洛克菲勒,一分錢都要記賬,世界上最摳的企業家。曹德旺說,學通了會計,當總經理就簡單了。勞斯萊斯、瑞士鐘表都是因為質量太好,而忽略了成本,結果一個倒下去了,一個被迫改過來了。
——摘自《今日管理》《做百年企業,最核心的要素是什么》
※如今,新技能、新知識和新思維的發展對于大多數企業的關鍵戰略努力至關重要,從應對全球危機和前所未有的行業變革、迎接生成式AI的興起、推動創新,到吸引和留住人才、建立包容性的工作場所,以及為社會帶來積極的變化。
學習的重要性與日俱增,這標志著一種新型高管的出現——可稱之為“學習帶頭人”。
——摘自《今日管理》《未來企業需要三種“學習帶頭人”》
※職場上混得最好的,不是能力最強的人,也不是加班最多的人。反而是那些善于思考、提煉,有自己工作邏輯的人。工作邏輯,決定了工作干得快不快,好不好。
一、決策的邏輯:綜合效益最大化。
二、任務的邏輯:要事當先。凡事都有輕重緩急,在做事情的時候,一定會出現多項任務并行的情況。先做重要的事情,有價值的事,工作才會有效率。當你在重要的事情上,投入足夠多的時間,你就能創造更大的價值。
三、執行的邏輯:先完成再完美。在行動的過程中,不斷嘗試、反饋,修正,這樣遠比停留在原地,不斷內耗更有意義。
四、溝通的邏輯:先求同,再存異。學會溝通,先找雙方共同點達成共識,再表達自己的訴求。
——摘自《今日管理》《比能力更重要的,是工作邏輯》
※人人有機會,無論早或者晚,關鍵是如何抓住機會。要抓住機會,主要來自三方面:知識結構、人生積累、天賦能力。
如果知識結構達不到,那么即使有了機會,你也不一定知道;
如果人生沒有一定的積累,那么來了機會,可能也抓不住;
沒有天賦,再大的機會也沒用。
在最輝煌的時候要抓住機會,在創造更多財富的同時,也要規劃好人生。
——摘自《今日管理》《機會人人有,關鍵是如何抓住》
※一個企業的增長能力,就是持續做出正確事情的能力。企業增長既是一種能力,更是一種心力。
一、增長和利潤兩手抓,兩手都要硬。在充滿巨大不確定性的當下,企業變得比前些年更重視增長問題,增長從底層邏輯來看,可以用總結為兩個重要因素:產品和信任。
二、增長的重擔首先要CEO來扛。CEO要確保企業在關鍵因素上不能有短板,及時發現并糾正增長中出現的各種問題,引導團隊開好定期舉行的月度和年度戰略會議。
三、企業領導者不僅要懂業務,也要懂組織和人。
四、要增長,要做正確的事。一個企業的增長能力就是持續做出正確的事情的能力。
——摘自《今日管理》《企業增長:既是一種能力,更是一種心力》
(集團辦公室呂小靜)